北海·熟悉的陌生人
“既熟悉又陌生”這個形容可以用在很多地方,比如國內很多我早有耳聞卻還沒有去過的城市。
北海算一個,一個從小聽了無數次名字的地方。雖然這個名字早已印刻在腦海,卻完全無法具象。想到海南,我會想到海鮮和椰子,說到新疆,我會懷念水果羊肉和烤馕,而關於北海,我卻一無所知。
而這一次,是時候去這裡看看,哪怕只是匆匆一瞥。
合浦·千年漢郡萬里海絲
因為直飛的機票太貴,機智如我於是選擇了先飛到南寧(加上機建才300出頭),再坐高鐵到北海。
而北海之行的第一站就是——合浦。
說到合浦,最有名的名片就是這裡是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所有也有著“漢郡合浦海絲明珠”之稱。
說到絲綢之路,大家往往會想到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而實際上,海絲(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可能比陸絲(陸路絲綢之路)的歷史更悠久。而人盡皆知的鄭和下西洋的故事則是海絲的高潮部分。
一出合浦站,便可以看到一艘乘風破浪的木船。
此行我的目的地,是距離合浦站三公里外的合浦漢文化博物館。這裡館藏文物多達5200餘件,文物年代橫跨新石器時代晚期到當代,可以說非常值得一看。西漢羽紋銅鳳燈,西漢羽紋系鏈銅小扁壺,羅馬玻璃碗,海藍寶石等等文物都是鎮館之寶。
可惜,太不湊巧,我來的時候居然臨時閉館。只能悻悻離去,在園區外面拍了一下外觀。
既然來了,那去哪裡逛一下呢,這時候,距離漢代文化博物館僅一條馬路之隔的文昌塔吸引了我的目光。
文昌塔,建於明代萬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塔高34米,塔座直徑8.1米,是一座八角形的七層空心磚塔。
全國有名為“文昌塔”的地方不少,相傳都是為了紀念文昌帝君而建。文昌帝君,是我國傳統文化和道教中尊奉的掌管功名祿位之神。舊版《合浦縣志》中記述,建造文昌塔,是因為“此地無高岡,江流斜去,形家所忌”,由此造成“民無儲蓄,科民亦寥寥(納稅人不多)”。“乃請於撫,按造塔以鎮之”。以祝愿這裡可以人才輩出,文明昌盛。值得一提的是,文昌塔也是廣西僅存的十大名塔之一。
這座塔可以說是合浦名副其實的地標,不僅歷史久遠,寓意積極,而且著實“顯眼”。據說就連20多公里外的北海市區也能看到這座塔。
從文昌塔繼續前行,還有一個海上絲路文化遺址公園(實際上,包括漢代文化博物館和文昌塔在內,都是公園的一部分)。
萬萬沒想到的是,在十月末居然可以看到奼紫嫣紅的格桑花海,讓人彷彿闖入了春日。
印象1876·流淌的歲月
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開始,北海一直以來都是我國連接世界重要的口岸,而這座海濱城市同樣也歷經滄桑。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北海被闢為通商口岸。先後有八國在北海設立各種機構,因此也誕生除了一批西洋風格的建築。而印象·1876,就是北海近代開埠歷史的縮影。
印象·1876是一座歷史文化景區,以英國領事館舊址(現為北海近代外國領事機構歷史陳列館)、德國領事館舊址、德國森寶洋行舊址(現為北海近代洋行歷史陳列館)、法國領事館舊址、大清郵局舊址(現為北海近代郵電歷史陳列館)、北海海關大樓舊址等文物古蹟組成。
我在北海市區的第一站就是德國森寶洋行的舊址。這棟有著二層券廊的西式風格建築建於1891年,是德國商人森寶駐北海的商務機構,專辦煤油貿易及代理招工出洋等業務。如今這裡成列著不少珍貴的老物件。
古老的打字機大家應該都見過,而沒想到的是居然還有手搖計算器這種神奇的生產力工具。
整個陳列館不大,但卻藏品豐富,可以讓大家對北海的近現代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我去的時候正好是午後,陽光透過劵朗的拱門灑了進來,在地上留下了斑駁的光影。
與森寶洋行舊址有著異曲同工的是僅僅幾百米外的德國領事館舊址。
德國領事館的辦公樓建成於1905年,1902年,德國才派領事進駐北海,1905年建成辦公樓後才遷入新館,1908年德國領事機構撤出,隨後這棟大樓被轉賣,如今被保護了起來大門緊鎖。
比起森寶洋行舊址,德國領事館舊址因為“無人問津”而顯得更加冷清落寞,似乎被人遺忘在了城市的角落之中。而在我看來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之後,這裡有著一種頹廢而華麗的美感,既魔幻又真實。對於攝影師而言,這裡絕對是一個出片的地方,難怪也會看到有新人來這裡拍婚紗照。
與德國領事館舊址一步之遙的就是英國領事館舊址。這是西方國家在北海設立的第一個領事館。比起德式建築蛋黃色的外牆(青島老城區隨處可見),英國領事館舊址白色的外觀反而更加耐髒,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之中依舊保留著清新的氣質。可惜因為到的時間太晚,沒能進去參觀。
北海老城·時代的一束光
對於騎樓,我很迷戀。
這種起源於古希臘的建築形式,卻在我國的南方城市落地生根,成為了一束不滅的光,穿越了時代,如今依舊閃耀著。
我國騎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期,從海口興起,後來逐漸發展到廣東、廣西、福建等城市。所以如今能在不少地方看到騎樓的身影。
我去過廣州,到過海口,這兩個地方保留下來的騎樓讓我驚嘆,也讓我樂此不疲的探索。
而北海的騎樓,似乎又有些不同。海口的騎樓是歸國的南洋華僑興建,而廣州的騎樓則源於19世紀初兩廣總督張之洞參考香港的經驗所興起。
北海的騎樓的成因卻兩者皆非,而是和印象·1876一樣,也源於《煙台條約》。這種融合了嶺南建築的特點又吸取了西方建築藝術風格的建築如今依舊充滿了活力。
雖然北海老城這些建築歷史久遠,但卻不乏讓人眼前一亮的魅力。比如在路邊看到的這棟樓,方正的造型,筆直的線條,加上淡粉,淡藍這種低飽和配色,清新中帶著高級。
穿梭於老街之中,各種字體,五顏六色鮮豔的招牌“裝點”著有些破敗的騎樓,自成一派。
可能是因為旅遊淡季或者是疫情的關係,老街上游客聊聊,大多數店面門可羅雀。雖然每一家賣的東西早已不稀奇,但就這樣子陽光明媚,不冷不熱的午後徜徉在這些老房子間,有一種歲月靜好的舒適感。
在老街上,我又發現了北海騎樓與海口和廣州的騎樓另一點差異。那就是房屋之間的間隙更窄,有些地方竟然只能容納一人通過,因此將這種狹窄的通道戲稱為“摸乳巷”。
不知不覺在老街逛了兩個小時,背包裡面的水已經喝完,而此時我正好瞥見了一家糖水店。
所謂糖水,是一種極其樸實的稱呼,它另一個被人熟知高大上的名字叫“甜品”。
在海南,我對清補涼愛到無法自拔,達到了每日必吃的程度,在廣東,上百種的甜品讓我眼花繚亂,躍躍欲試,而廣西的糖水,同樣充滿了誘惑。
這種誘惑,來源於那種在外地人看來奇奇怪怪的混搭。比如我一眼相中的“綠豆海帶”。綠豆能理解,海帶居然也能做成甜食?則著實讓我為之一振,必須要嚐嚐看。
沒想到海帶和綠豆的搭配有了一種奇妙的口感,海帶有嚼勁,綠豆軟糯,淡淡的甜味也剛剛好。的確非常解渴。
當然,我在沒進門的時候就看到了海南清補涼的字樣(實際上北海距離海口才140多公里,比到省會南寧都近),所以本著對清補涼的愛,還是點了一份嚐嚐。但說實話,我更喜歡海南清補涼那種什麼料都能加的豪邁和新鮮椰子水的清甜。
在休息的過程中,我和熱情的老闆娘攀談了起來,原來北海人民和海南人民一樣都很愛雞屎藤,而我完全吃不慣。比起廣東加入各種奶的甜品,廣西的糖水更講究原湯原食,所以都是就地取材,簡單不花俏。
而通過聊天,我還get到了一個小知識,北海的糖水用的都是甘蔗水,而甘蔗水可以祛除海帶的腥味,如果是用甜菜製成的蔗糖則不行。通過實際品嚐,的確綠豆海帶完全不腥,而且喝完不會覺得口乾發苦。
臨走,我給老闆說,能拍一張您的照片嗎?老闆不好意思的說到,我不好看。
而這我看來,老闆很美,她的熱情和親切讓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體溫,讓老街有了煙火氣。
時間還早,我想著再去哪裡坐坐休息一下。在網上搜到一家四川老鄉開的店,他家的天台可以俯瞰老街,於是我決定去坐坐。
這家店有餐飲住宿酒吧,在整個老街來說應該算是規模很大的一家。而我來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一不小心又包場了。
坐在空無一人的天台之上,舉目望去,一面是老街,另一面則是平靜湛藍的海面,在這個秋天,我感到了初夏的愜意氣息。
此時,已經接近黃昏,落日的餘暉把整條老街染成了金色,人們依舊行色匆匆,這是平凡而又美好的日常。
金灘·巨大的太陽
本來打算從老街直接去我預定的民宿,但臨走突然想起糖水店的老闆告訴我不遠的地方有一個金灘很美,所以我還是決定去看看海邊的落日吧!
今天的天氣無比晴朗,巨大的太陽懸在山海之上,清晰而柔和,灘塗也被染成了一片金色,我望著遠方,心裡不禁感嘆,對於旅行者,這就是完美的一天吧!
攻略·你可以了解的事
交通:
①就像前文寫的一樣,如果直飛太貴,可以選擇先飛南寧,然後搭乘動車前往北海。
②合浦離北海市區很近(20公里左右),最簡單省錢省時的方式是在北海站坐動車(十幾分鐘,幾塊錢),班次很多。
③北海市區推薦騎共享電瓶車,停車點很多。
④北海機場距離市區大概40分鐘的車程,火車站就有乘車點。
住宿:
北海住宿選擇多樣也不貴。我這次住的是北海8861花墅民宿,鬧中取靜的獨棟別墅,距離火車站、北海老街都很近。房間不僅寬敞,而且風格多樣,很合我的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