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山的山,是有自己個性的山,一是多,密密麻麻,各種形態,堆在一起,心甘情願的綿延起伏如擺饅頭,不心甘情願的一副猙獰樣子跳躍上雲端;一是密,密密麻麻,路就像這些山飄揚的發線,或者裙裾,用各種線條勾勒出山的野蠻與不羈,甚至給你一團霧,讓你驚醒人間在何處。而南北向的褶皺山脊,如列陣的盾牌,畫出陽山大地風景的奇異。
每次經過陽山,我都驚嘆大自然的神奇。
因為一年四季,陽山的山,都是綠團團。
每一次,我都是過客。除了感嘆之外,也讚歎人力的偉大。在密密麻麻的山里,居然還有一條路,把嶺南嶺北連通。尤其是在過隧道群,車在雲裡霧裡穿行,俯瞰灑落在山山嶺嶺間狹小空間裡的村莊,就像看到大地的臉,感受到他們的心跳。這是一片山多土薄岩多之地,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侏羅系、下第三系丹霞群、第四系的岩石,隨處可見。它們呈現時光的演變,亦在挑戰著人類的生存智慧,考驗著人類的生存耐力。看著隨山起伏的莊稼地裡的高粱、玉米、番薯,莫不像人的背脊一樣熟悉。而面朝黃土耕耘的汗水,卻經常在目光之外。
生之艱難,一直如頭上之懸刃。
每個人都在努力前行,避開頭上之懸刃。
每個人都無暇顧及他人,每個人都在孤單前行。
陽山的人,被密密麻麻的山擠壓著,猶如在大地的縫隙裡尋找生計和出路。而山影如天,仰望山群畫出的天際線,需要怎樣的一種勇氣和決絕才能面對這自然的漫長考驗?
若說世間人熱愛生活,陽山人應該更有心得體驗。他們是一輩一輩人接力,一輩一輩人在無可奈何的堅守中,用生命的原力,在這密密麻麻的山群裡戰勝了自然條件的苛刻,用各種經驗和方法維持了山群裡的人間煙火。
曲曲彎彎的路,似乎是最好的證明,幸福很遠,希望在,無論未來怎麼曲折,他們還是戮力前行,在石灰岩、密密麻麻的山群裡尋找到出路,用最堅實的勤奮、隱忍表達人居陽山的勇敢不屈。
陽山沒有妥協,人們沒有妥協,在相持中碰撞出來的火花,就是沿途令人驚嘆的風景。
在清連高速上體會了陽山山群的凶險,而走107國道,卻又是一番慢遊味道。 107國道可謂是一條“古老”的老路,很多人離開廣東,已經很少選擇走這條時而限速六十公里,時而限速三十公里且七拐八彎的兩車道公路了。
路兩邊的綠化因山而變,時而修竹覆蓋,時而皂莢樹相迎,時而一棵古樹在旁招呼,時而在連江河畔的雜樹里穿行。山巍峨直插雲天,把天地切割成了碎片。村莊在連江畔如花相銜。連江的水,碧綠如玉,平靜如鏡。 107國道如同通向桃花源祕境的小路,靜謐,神奇,不知所向。行到小江鎮,停下車來,嗯,路邊的牛雜小吃店裡來一碗蘿蔔牛雜,或者要一盤陽山雞,一盤番薯葉,一邊品嚐美食,一邊可以感受到天地的寧靜。抬頭,截斷目光的陽山,綠得沒有一絲雜質,植被如羽毛般整齊潔潤,經云霧滌洗梳理之後,更顯得高遠幽深。
而當地人那一口陽山白話,羞羞的,無論男女,說出的口音都是軟糯的。
他們已經適應了大山里的生活,並且有了自己的節奏。
像路邊的修竹一樣韌。
像路邊的皂莢樹一樣土。
像山腳的連江水一樣平靜。
像千年銀杏一樣理解了這一片土地。
像山一樣參悟透了時間。
在這裡,不必因為人地生疏而感到驚慌不安。韓愈、方崧卿、方信孺、燕喜亭、金傑、陳曄、朱詵、鄭伯謙、張浚、張栻、唐賦、陳宗諤、歐陽獻可、歐陽相,武夷宋翔,湘僧元真,蜀僧宗範……在這裡留下過筆跡或足跡,感受過這裡的山,飲過連江的水,教化過這裡的民。在山嶺之間時常可見的歷史氣息的民居,也表達出文明的氣息。中國人,無論在繁華城市,還是在窮鄉僻壤,詩書傳家,仁義禮智信這幾件老祖宗的法寶,都如炊上米一樣不可少。陽山人,把人窮志不窮、戰天斗地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看著高山下鄉野中綠樹里的洋房村居,感受得到時代車輪碾壓過後村莊重生煥發新機的樣貌。
陽山是一塊山的綠地。
這片綠地上的森林是山。
山里人的淳樸,給了這森林靈魂。
從石潭、七拱、黎埠、小江、杜步、陽城、大崀到南嶺腳下的連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像在肆意雕刻著地球,而人民用智慧、汗水、勞力和時間,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使這山因人間艱辛而溫暖。山像波濤,人像山;山像大海,人像山。無論山如何雄竣野蠻,人都像山上的一棵樹。
山高人為峰。
行走在陽山,在任何一個小村小鎮,都能感受到山與人的和諧。
大美陽山!
如果我的心如蓮花,我願意留下一瓣。
如果我的人生如流雲,我已經經過。
陽山,南方之南凝固的一片海濤。
陽山人,趕山如趕海。
我們是紛飛勞燕,陽山,是可以落腳的地方。
標籤: #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