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江陰天鶴公園
天鶴公園面積不大,是一座開放式的休閒公園,每年的櫻花季是它的顏值高光時刻,尤其是晚櫻盛放的時候,大朵大朵的粉紅色重瓣櫻花讓人真切體會到“人間最美四月天”。整座公園呈三角形,大致像鈍角等腰三角形的模樣。
公園坐落在人民東路南側,主入口不知道是哪一個,我一直把人民路上公交站台旁的入口作為主入口,每次也是從這裡進入的。
走進去就能看到一塊石頭上刻著“中日友好櫻花林”,櫻花林占據了公園幾乎整個東部區域。雖然對島國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但是櫻花在很多地方都成了中日友好的橋樑。
從入口直行是鶴之春廣場,中央的湖泊不大,卻是公園的靈魂。池中有仙鶴的雕塑,池畔的石頭上刻著“踏歌放鶴”的字樣,大約這就是天鶴公園名稱的由來了吧。這個名字取得真美,很有些古代文人那種疏狂風流的意思。
池塘邊有一座雙鶴亭,四周綠植茂盛,坐在亭子裡正可以看到仙鶴們正在翩翩起舞的姿態。
往東是健身廣場,有一些健身器材,但凡是晴天麗日,總會看到有退休的老年人在這裡做一些簡單的健身運動。
沿路走到底右拐,這裡是另一個入口,有一座稍大些的廣場,被稱之為鶴之韻廣場,這裡也是公園人氣較高的地方,很多老人會在這裡打牌聊天。這裡似乎更像是公園的主入口,門口停著很多小電驢和自行車。
公園的南側是一條河,河流不算寬大,河水也不算清澈,河道兩側的柳樹十分茂盛,柳枝兒都拂到了水面上。河對岸是先鋒路,可能是綠樹成蔭的緣故,並不讓人覺得喧囂。
附近的桂花和十大功勞正適花季,桂香幾乎飄到了公園的每一個角落。桂香十里雖說有些誇張,但覆蓋這座不算太大的公園並不困難。
往西是雕塑廣場,這裡有一座軍民魚水情的雕塑,主題非常明確,金屬雕塑的主體上雕著五角星和“八一”的字樣,由江陰市書畫院設計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承建,勇豐集團捐資,應該是獻給八一建軍節的禮物。雖然雕塑咱們看不懂,但是這顆五角星和“八一”還是懂得的。
從雕塑廣場出去,就是綺山路,這里地勢要開闊一些。轉到這裡,整座公園也就轉完了,繼續轉回去,往東穿過櫻花林,大樹叢中的紅花酢漿草開得也挺漂亮,像是綠底紅花的絨毯。
沿林叢中的小徑一路往東,人民路一側是江陰人文歷史文化名人綠廊。雖然這已經不算是公園的範圍,但綠化也做得挺不錯,真是名副其實的綠色長廊。在不算太寬的綠化帶中,修了一條磚路的小徑,兩側是茂盛的綠植,不算太高大,卻也蔥綠茂密。
江陰的歷史名人在這裡有人像和文字介紹,例如“明代傑出地理學家”徐霞客、“中國圖書館奠基人”繆荃蓀、“清朝封疆大吏”季芝昌、“務實重諫的南宋丞相”葛邲、“情寄山水的晚清詩人”金武祥、“傑出的民族音樂家”劉天華、“表演藝術家”上官雲珠、“清代著名小說家”屠紳、“春申君”黃歇、“晚清名醫”柳寶詒、“顯赫一時的軍機大臣”曹毓瑛、“清代著名詞家”蔣春霖、“針灸大師”孫淡安、“撰著奇書的江上寒士”夏敬渠、“油畫大師”呂斯百……這些璀璨的名字被鑄刻在綠廊中,於綠樹茂草中了解江陰名人,我很喜歡這樣的設計。
雖然了解這些江陰名人的途徑還有很多,在步行街口的江陰要塞司令部舊址就有江陰名人館展陳,但於這裡邊走邊看,似乎更讓人印象深刻些。
不過最近路過的時候又特意走了一遍,發現綠植似乎少了很多,在名人介紹的附近清理出了大片的空地。雖說這樣看起來顯得乾淨整潔,但少了盎然的綠意,也提不起再走一遍綠廊的興趣,從馬路上就可以把路側的風景一覽無餘,完全少了原先那種小遊園的感覺,還是覺得有些遺憾。
往東走到大橋路,轉角處是“吳風楚韻”的石刻,這裡一年四季都栽種著時令的鮮花,十月最應季的還是向日葵,不過今年居然沒有栽種。
穿過大橋路,對面是巨大的徐霞客雕像,旁邊是口袋公園霞印園,也算是一個紀念廣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