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藍菜,雜草也有高顏值。

访客 2.7K 0
天數:1 天 時間:5 月 和誰:親子

★賞花地點:無錫雪浪山

麥藍菜聽名字就知道是一種不那麼起眼的小花小草,雖說名字裡有個“菜”字,但似乎沒有把它當成食用的植物,據說它是麥田裡常見的雜草,是農民伯伯辛苦勞動需要除去的草。事實上,這種草單獨開花,那是真不起眼,小小的花朵,粉紅色或白色,從顏色到花型,都很平常。但當它們成片成片開放的時候,在坡上開出了一張大大的絨毯子,居然看著也挺壯觀。

雪浪山有一片山坡全種滿了麥藍菜,五月初夏正是它花季剛剛開始的時候,可以一直延續到七月份。雖說花期才始,但它們開起花來卻一點都不藏著掖著,“呼啦”一下子全都開了,還帶著爭先恐後的味道。

其實你真要細細看吧,麥藍菜的花朵小則小矣,卻也是非常經典的五瓣花。五片小小的花瓣在一個平面上近乎平均地瓜成為三百八十度的圓形,花瓣與花瓣之間並不密集地挨著,花瓣尖端有一凹形,算是為花瓣稍稍修飾了一下。還別說,這個凹形一下子把麥藍菜的顏值提升了一個小檔次,花瓣顯得不那麼呆板了。

麥藍菜的故鄉在歐洲和亞洲,我國除了華南地區外,各地均有分佈,大多就生長在草坡、荒地或者麥田。生長在草坡荒地的自然無人問津,任由它花開一季又花落,來年又接著再一次輪迴。生長在麥田裡的,那可是農民伯伯的“仇人”,看到一株拔一株,絕對不會給它們存活的餘地,免得它們與小麥搶奪養分。所以,麥藍菜的命運,其實也挺可憐。能夠在雪浪山看到滿坡的麥藍菜,那真是它們的幸運,當然也是我們的幸運。

其實既然麥藍菜叫做菜,自然是可以食用的,它的幼苗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但這僅僅停留在理論上,事實上即使在非小麥種植區,大多數的麥藍菜幼苗也不過是作為飲料餵給牲畜,估計在​​飢荒的年代有人食用,如今物資充沛的年代,即使野菜成了網紅,也沒有看到麥藍菜榜上有名,估計口感不大好,沒有太大的食用價值。

但是在雲南的賓州,麥藍菜的嫩葉倒是被當成了醃菜的原材料。據說麥藍菜的嫩葉採摘回來後要洗淨焯水,因為這些嫩葉有苦味。然後加上鹽先醃一段時間,再加入鹽,愛吃辣椒的再加上辣椒,和蘿蔔、青菜一起拌勻了再醃。也就是說,麥藍菜的醃製時間,要比其他的菜長,估計確實味道不那麼好,需要用鹽和時間把某種不太好的味道給醃出來。至於沒放棄它的原因,想來用它和其他常見的菜一起醃製,是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喜歡的人應該會很喜歡吧。這種醃菜我們也沒有吃過,味道想來也不會太好,至少大多數人不太接受那個味道。否則在這個網絡發達的年代,至少我們會知道它的大名。

除了不太高的食用價值,麥藍菜還有藥用價值,作為藥材,“王不留行”還挺出名,其實就是麥藍菜的種子,能夠活血通經、下乳消腫、利尿通淋的作用。所以,別看人家只是一種雜草,其實也有大用呢。